涉及到解剖學之類的知識體系一定會讓人很頭大,所以我只標注出常用的所需知識,對于初學者來說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了解運動感受以及原理。
1)、人類脊柱由33塊椎骨(頸椎7塊,胸椎12塊,腰椎5塊,骶骨、尾骨共9塊)借韌帶、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。
2)、脊椎有四個生理彎曲。有彎曲幅度才能幫助我們支撐身體,可以支撐更大的力。
3)、當姿勢不正確時,椎骨與椎骨之間會擠壓,椎間盤就會壓縮,甚至變沒(椎間盤是液態膠狀物),到時候就有你哭的了。
4、檢查你的脊椎以及調整理念
正常的脊椎是這樣的:
而大多數人的脊椎都是含胸拱背,雙肩內扣,胸椎后拱,塌腰或是腰直,嚴重者還有骨盆傾斜等等問題。
現在開始檢查自己吧,站在全身鏡的面前,穿有彈性,貼身的衣服。在此,我羅嗦一句:很多人覺得瑜伽服是沒必要的,其實不然,緊身的衣服有助于老師觀察你的身體,因此老師可以更好的了解、思考發出合適的口令,幫助學習者完成一個個好的體勢。此外,穿專業的衣服可以強調你鍛煉的意識,并且加強這個意識。
檢查方法如下:
是否含肩:找到你的肩頭,并且判斷肩頭與耳朵是不是連成一條直線。
是否拱背:是否背厚,駝背,背彎等等。
這二者憑借肉眼可以快速判斷,并且大多數人或輕或重都有這個毛病。同時,含肩常常伴隨著拱背。
是否塌腰:取一塊瑜伽墊,呈四角板凳狀,開始練習貓式:吸氣時翹臀塌腰抬頭,眼睛看天花板,呼氣時含胸拱背低頭,眼睛看收緊的小腹。在此停留,有意識的將胸椎,腰椎往上拱起來。在此感受難受,覺得脊椎僵硬者,叫旁人觀察一下動作,若整個背部不能拱成一個半圓,特別是腰椎處沒什么變化者,基本就是塌腰。
此外,塌腰者會在肚臍以下有小肚子,因為腰椎前塌,這個部位的肚子肌肉經常擴張導致松弛。塌腰者在卷腹訓練以及瑜伽搖擺式中都做不到位。
是否腰直:讓練習者呈日常站姿,叫旁人觀察雙肩與雙臀是否在一個平面上,若上體前傾則普遍是腰太直。也可以讓旁人用手觸摸,腰直者后腰處肌肉十分僵硬,腰椎真立而沒有生理曲度。
腰直者一般都會伴隨著腰酸,腰部兩側肌肉疼痛等等問題。而塌腰者則在日常過程中沒什么太大感覺,但是若為女性,懷孕后腹部變大或者男性有了啤酒肚后便會經常感受到腰酸腰漲。
是否骨盆傾斜:在最開始學習者要明白人體的骨盆就是前傾的,前傾大約15度,而超過15度才算是骨盆前傾。
骨盆中立的條件是:一個平面兩條水平線
一個平面:兩個髂前上棘與恥骨聯合在同一個平面上
兩條水平線:兩個髂前上棘呈一條直線; 髂前上棘與髂后上棘在一條水平線
看不懂的看圖:
在新會員來的時候,可以讓她們食指拇指張開來,食指頭相抵,拇指頭相抵,呈三角形狀,放于腹部下方,若三角形與地面垂直,基本不存在骨盆傾斜問題,若三角形前傾則骨盆前傾,反之則是后傾,這是大體的判斷方式。
是否脊椎側移:正常人都會有一點的脊椎左移,因為大家都慣用右手。一點點的側移不會引起什么不便,然而嚴重的側移是需要看醫生,因為會嚴重的影響日常生活。
瑜伽的后彎,下犬式可以明顯的檢驗有沒有側彎,可以讓旁人觀察,因為人會不自覺的后彎至側移的一邊,而且一直覺得自己后彎是在正中間。
嚴重的脊椎側移會影響到骨盆的中立,導致骨盆移位,甚至導致高低腿等等。
脊椎問題在瑜伽中一直是一個大問題,也是每個瑜伽老師都會關注的問題,在瑜伽理念中,如何調整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回到姿勢的中立位,也就是瑜伽山立式。
調整好后,再進行相應的肌肉力量訓練,增加脊椎自然生理曲度,而這一點就是因人而異,也考驗老師的功力。